5.6.1潍水之战
韩信领兵向东进发,还没渡过平原津,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韩信打算停止进军。范阳说客蒯通规劝韩信说:“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将军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将军率领数万大军,一年多的时间才攻克赵国五十多座城邑。为将多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吗?”于是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听从他的计策,就率军渡过黄河。齐王听从郦生的规劝以后,挽留郦生开怀畅饮,撤除了防备汉军的设施。韩信乘机突袭齐国属下的军队,很快就打到国都临菑。齐王田广认为被郦生出卖了,就把他煮死,而后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韩信平定临菑以后,就向东追赶田广,一直追到高密城西。楚国也派龙且率领兵马,号称二十万,前来救援齐国。
齐王田广和司马龙且两支部队合兵一起与韩信作战,还没交锋,有人规劝龙且说:“汉军远离国土,拼死作战,其锋芒锐不可当。齐楚两军在本乡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让齐王派他亲信大臣,去安抚已经沦陷的城邑,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们的国王还在,楚军又来援救,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客居两千里之外,齐国城邑的人都纷纷起来反叛他们,那势必得不到粮食,这就可以迫使他们不战而降。”龙且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他。而且援救齐国,不战而使韩信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如今战胜他,齐国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给我,为什么不打?”于是决定开战,与韩信隔着潍水摆开阵势。韩信下令连夜赶做一万多口袋,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跑。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本来我就知道韩信胆小害怕。”于是就渡过潍水追赶韩信。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回师猛烈反击,杀死了龙且。龙且在潍水东岸尚未渡河的部队,见势四散逃跑,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追赶败兵直到城阳,把楚军士兵全部俘虏了。
公元前203年,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的边境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为有利于当前的局势,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正当这时,楚军在荥阳紧紧地围困着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5.6.2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
楚军失去龙且后,项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规劝齐王韩信说:“天下人对秦朝的统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裂土分封,各自为王,以便休兵罢战。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进击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他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太过分了。况且汉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而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他是这样的不可亲近,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最终还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啊。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如今,放过这个时机,必然要站到汉王一边攻打项王,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韩信辞谢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5.6.3蒯通游说韩信
武涉走后,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想出奇计打动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规劝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看相技艺。”韩信说:“先生给人看相用什么方法?”蒯通回答说:“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验证人相万无一失。”韩信说:“好,先生看看我的相怎么样?”蒯通回答说:“希望随从人员暂时回避一下。”韩信说:“周围的人离开吧。”蒯通说:“看您的面相,只不过封侯,而且还有危险不安全。看您的背相,显贵而不可言。”韩信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蒯通说:“当初,天下举兵起事的时候,英雄豪杰纷纷建立名号,一声呼喊,天下有志之士像云雾那样聚集,像鱼鳞那样杂沓,如同火焰迸飞,狂风骤起。正当这时,关心的只是灭亡秦朝罢了。而今,楚汉纷争,使天下无辜的百姓肝胆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数不胜数。楚国人从彭城起事,转战四方,追逐败兵,直到荥阳,乘着胜利,像卷席子一样向前挺进,声势震动天下。然后军队被困在京、索之间,被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岳地带不能再前进,已经三年了。汉王统领几十万人马在巩义市、洛阳一带抗拒楚军,凭借着山河的险要,虽然一日数战,却无尺寸之功,以至遭受挫折失败,几乎不能自救。在荥阳战败,在成皋受伤,于是逃到宛、叶两县之间,这就是所说的智尽勇乏了。将士的锐气长期困顿于险要关塞而被挫伤,仓库的粮食也消耗殆尽,百姓疲劳困苦,怨声载道,人心动荡,无依无靠。以我估计,这样的局面不是天下的圣贤就不能平息这场天下的祸乱。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挂在您的手里。您协助汉王,汉王就胜利;协助楚王,楚王就胜利。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楚、汉双方都不受损害,同时存在下去,你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种局面,就没有谁敢轻举妄动。凭借您的贤能圣德,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使燕、赵屈从,出兵到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刘、项纷争,为军民百姓请求保全生命,那么,天下就会迅速地群起而响应,有谁敢不听从!而后,割取大国的疆土,削弱强国的威势,用以分封诸侯。诸侯恢复之后,天下就会感恩戴德,归服听命于齐。稳守齐国固有的疆土,据有胶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听说:‘苍天赐予的好处不接 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祸殃’。希望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蒯通说:“你自认为和汉王友好,想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私下认为这种想法错了。当初常山王、成安君还是平民百姓时,结成割掉脑袋也不反悔的交情,后来因为张黡、陈泽的事发生争执,使得二人彼此仇恨。常山王背叛项王,捧着项婴的人头逃跑,归降汉王。汉王借给他军队向东进击,在泜水以南杀死了成安君,身首异处,被天下人耻笑。这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要好的。然而到头来,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祸患产生于贪得无厌而人心又难以猜测。如今您打算用忠诚、信义与汉王结交,一定比不上张耳、陈余结交更巩固,而你们之间的关联的事情又比张黡、陈泽的事件重要得多,所以我认为您断定汉王不会危害自己,也错了。大夫文种、范蠡使濒临灭亡的越国保存下来,辅佐勾践称霸诸侯,功成名就之后,文种被迫自杀,范蠡被迫逃亡。野兽已经打完了,猎犬被烹杀。以交情友谊而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与成安君了,以忠诚信义而论也就赶不上大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勾践了。从这两个事例看,足够您断定是非了。希望您深思熟虑地考虑。况且我听说,勇敢、谋略使君主感到威胁的人,有危险;而功勋卓著冠盖天下的人得不到赏赐。请让我说一说大王的功绩和谋略吧:您横渡西河,俘虏赵王,生擒夏说,带领军队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攻占了赵国,以声威镇服燕国,平定安抚齐国,向南摧毁楚国军队二十万,向东杀死楚将龙且,西面向汉王捷报,这可以说是功劳天下无二。而计谋出众,世上少有。如今您具有威胁君主的威势,持有不能封赏的功绩,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您带着这样大的功绩和声威,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身处臣子地位而有着使国君感到威胁的震动,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韩信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让我考虑考虑。”
此后过了数日,蒯通又对韩信说:能够听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情发展变化的征兆,能反复思考,就能把握成功的关键。听取意见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失误而能够长治久安的人,实在少有。听取意见很少判断失误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惑乱他;计谋筹划周到不本末倒置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扰乱他。甘愿做劈柴喂马差事的人,就会失掉争取万乘之国权柄的机会;安心微薄俸禄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所以办事坚决是聪明人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丢掉天下的大事,有判断是非的智慧,决定后又不敢贸然行动,这是所有事情的祸根。所以俗话说:“猛虎犹豫不能决断,不如黄蜂、蝎子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安然漫步;勇士孟贲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以求达到目的;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不如聋哑人借助打手势起作用。这些俗语都说明付诸行动是最可宝贵的。所有的事业都难以成功而容易失败,时机难以抓住而容易失掉。时机啊时机,丢掉了就不会再来。希望您仔细地考虑斟酌。”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勋卓著,汉王终究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于是谢绝了蒯通。
蒯通的规劝没有被采纳,就假装疯癫做了巫师。
龙且(jū)(?—公元前203年),一作“龙苴”“龙沮”,齐国人,秦汉之际楚国骁将。
龙且起初追随项梁,任职司马。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龙且随项梁一起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西南的阿城镇)大破秦军。后项梁战死,龙且便归属项羽部下。汉二年(公元前205年),龙且率军在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与汉军大战。同年又率军前往九江国(今湖北广济、黄梅一带),大败英布军。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韩信攻取齐地(今山东省),龙且奉项羽之命前往救援,与韩信军在潍(wéi )水对阵。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龙且在败阵中被杀。
龙且是项羽手下有名的猛将,为西楚霸业立下了不少战功。但因轻敌而被韩信击杀,导致西楚军事力量受挫,从而改变了楚汉战争中的局势。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对龙且做出了高度评价,称龙且之后,西楚再也没有善战的将领。
人物生平
追随项梁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为了举事(发动武装起义),斩杀了会稽郡守殷通,随后项梁任会稽郡守,项籍任裨将,然后派人接收了吴郡下属各县,收编了精兵几千人。龙且一直追随项梁,在军中担任司马一职。
东阿破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国将领章邯击杀了齐王田儋(dān)、魏王魏咎后,齐王之堂弟田荣、魏王之弟魏豹率领残部向东逃至东阿县。项梁率领楚军北上攻打亢父(gān fǔ)(今山东济宁市南),龙且与项梁、田荣一起在东阿城下大破章邯的军队。
易主项羽
项梁击破东阿一带的秦军之后,一边率军追逐秦败军,一边派沛公和项羽攻打城阳(今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屠杀城阳守军。项梁从东阿起程,向西进兵,到达定陶后,再次打败秦军,项羽、沛公等人攻克多地城邑,击杀了秦将李由。此时,接连获胜的楚军开始轻视秦军,将领骄傲,士兵惰怠。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在定陶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增援部队打败后战死。项梁军都归项羽属下,龙且也从此易主跟随项羽。
定陶抗汉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刘邦率军东出陈仓旧道,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军东出函谷关,收取了魏豹领有的魏地和申阳领有的河南地,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yǎng)都投降了。于是汉王刘邦与齐、赵两国联合攻击项羽。项羽派出项佗、龙且前往定陶以南地区,与汉将曹参、灌婴率领的大军开战。龙且、项佗的部队被曹参、灌婴大军击败,汉军趁机攻入西楚首都彭城。于是,项羽从齐国回师,用3万骑兵在彭城大败刘邦56万汉军。
征讨英布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齐王田荣叛楚,项羽亲自率军前往齐地征讨,并征调九江王英布率军随征,但英布以生病为借口,拒绝前往。后来汉王刘邦攻破楚都彭城,英布再次以生病为由不去援助楚军。项羽第三次派使者前往英布处,请求其出兵援助楚国,在随何的游说下,英布杀掉了楚国使者,并发兵攻打楚军。于是,项羽派项声、龙且攻打淮南(今安徽省中北部),自己则留下来攻打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几个月后,龙且攻下淮南,打败了英布的军队,平定了淮南地区。
兵败成皋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率军攻打成皋(gāo)(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龙且率军迎敌。汉军切断了楚军了粮食通道,同时派军追击龙且、周兰等人。最后,楚军不敌汉军,成皋失守。
潍水阵亡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兵攻下河北,打败了赵国,并趁齐王田广不备,攻破了临淄。田广仓皇逃至高密,派使者向项羽求救。项羽得知消息后,便派出大将项佗、亚将周兰、裨将龙且率领二十万楚军北上救齐。项羽还许诺说,如果龙且打败了韩信,就将齐国一般的土地赏给他作食邑。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龙且与齐王田广合兵于高密,准备与韩信决战。尚未开战,有人规劝龙且,称汉军远离国土,一定会拼死作战,其锋芒锐不可挡,而齐楚两军在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散。因此,此次战役应该加固城墙防守,让齐王田广派他的亲信臣子去号召那些已经投降的城邑,当他们听说齐王还活着,又有楚军前来救援,齐国城邑的人一定会纷纷起来反叛汉军。汉军远离本土两千里,齐国的各地又都反叛他们,如此一来,汉军势必连吃的东西都找不到,这样就可以迫使汉军不战而降。龙且听后,却说自己十分了解韩信的为人,此人很容易对付。而且救援齐国,如果一仗没打就战胜了敌人,根本凸显不出自己的功劳。只要战胜了韩信,就可以分封齐国一半的土地,这场仗当然要打。
于是,两军隔着潍水开战。韩信下令让士兵们连夜赶做一万多个口袋,然后全部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自己则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激战中,韩信军假装兵败撤退,带领将士们往回跑。龙且高兴地称他早就知道韩信怯懦胆小,于是亲自率军渡过潍水追击韩信。当龙且军队渡河刚过一半时,韩信急忙命人移开上游堵水的沙袋,汹涌的河水把龙且军分隔在潍河两岸。韩信军乘机猛攻渡河楚军,御使大夫灌婴所率领的士卒杀死了龙且。
龙且被杀后,潍水东岸的齐、楚军士气全失,不战而溃,齐楚联军被全部歼灭,汉军平定了三齐之地。同时,楚军主力也遭受一次重大损失,项羽丢掉了战略要地齐国后,也从优势和主动的地位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最终只能被迫以鸿沟为界,与刘邦议和。
人物争议
征战身份
司马迁在《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中写到项羽不信任外人,所宠信的人都是项氏宗族和妻家兄弟。龙且在楚军中身居大司马一职,但在外出征战时,领军打仗的将领多是项氏宗亲,而龙且只能作为副手跟随作战。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在定陶抗汉时,领军将领是项佗;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征讨英布时,领军将领是项声;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在荥阳、成皋对战时,领军将领是项冠;潍水对战时将领是项佗,龙且仅是裨将。
潍水被淹
在潍水对战中,韩信在潍水上游放水阻碍龙且过河,从而顺利击杀龙且。清朝湘军统帅曾国藩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韩信用沙袋堵水,最后水淹龙且的说法不可信。曾国藩认为用沙袋堵水,水可以从沙袋下面可以渗漏,也可以从旁边横溢,如果不能严谨施工,绝对不能筑成大堤堵水,最终使得下游绝流。如果是大河大潮,那么围堵起来就相当困难,同时开通也十分不易。但若是小港小流,虽然易堵易通,但开通后未必就不能涉渡。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说,龙且在潍水被淹是不可信的。
身死谁手
龙且在潍水对战中身亡,但最终是谁杀死了他,史书中有着不同的记载,导致该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中记载,杀龙且的是灌婴的部下丁礼,又有记载龙且是在彭城被丁复所杀。《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中记载,斩杀龙且的是曹参。《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中记载,是灌婴的部下杀死了龙且,但并未记载该部下就是《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中记载的丁礼。《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中记载,是汉将韩信杀了龙且。
西汉丞相陈平称:“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眜、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意思是项羽身边刚正梗直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几个人罢了。
韩信评价龙且是项羽手下有名的猛将。
明代著名文学家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称,龙且跟英布是同一类人,是楚国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他曾平定九江、救援田横。龙且在潍水战败身亡后,项羽开始恐惧,于是派人前往游说韩信,以及后来越国攻打梁国时,项羽更是无人可以派遣,只能自己率军前往,楚国也因此灭亡。作者更是称范增离开后,楚国无大臣;龙且死后,楚国无善战的将领。
丁复(?—公元前183年),赵人。西汉初高祖功臣。原为赵将,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入刘邦军,至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担任刘邦手下楼烦部队的将领。西汉建立封为阳都侯,十八侯之一。
生平
丁复原本是赵将,后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归入刘邦军,在到达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担任刘邦手下楼烦部队的将领,后跟随刘邦进军汉中,参加还定三秦之战,归属吕泽统率。参加楚汉之争战争,归于韩信、灌婴手下时,在公元前203年,杀项羽大将龙且于彭城(今江苏徐州),担任大司马,击破项羽部队,被授予将军之职。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戊申封为阳都侯,食七千八百户。汉高后吕雉六年薨,谥曰敬。
史记记载
入汉中,定三秦,属吕周侯。杀项羽大将龙且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为大司马,破羽军叶,拜将军。高祖六年正月戊申封为阳都侯,食七千八百户。高后六年薨,谥曰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