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 2025年11月2日 0

京索之战

京索之战是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楚汉战争中,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在京邑(今河南荥阳东南)、索亭一带展开的关键战役。该战役发生于刘邦联军在彭城之战惨败后。楚军乘胜追击至荥阳,刘邦收拢溃兵并得萧何从关中调集兵员补充,诸将收败兵与汉王会合 。汉军在荥阳以南的京、索地区重整反击,击退楚军,遏制其西进势头 。此战后,楚汉双方以荥阳为中心转入长期对峙。

历史背景
还定三秦后,汇合五个诸侯国的兵力攻占彭城,项羽闻讯,立即率兵离开齐国,从鲁县穿过胡陵到达萧县,跟汉军在彭城灵壁以东的睢水上激战,大败汉军。项羽又派人从沛县掳来汉王的父亲妻子,把他们扣留在军中做人质。当时,诸侯们见楚军强大,汉军被打败,又都背离了汉王而去帮助楚王。塞王司马欣逃入楚国。
战争过程
刘邦收拢逃散的士兵屯军荥阳,萧何也把关中没有载入兵役名册的老弱人丁全部都送往荥阳,诸将也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汉王此时军队士气重振,与楚军在京、索之间交战,打败了楚军,因为这个缘故,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原文

《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
《汉书高帝纪》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
《史记项羽本纪》
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京索地理
应劭曰:“京,县名。今有大索、小索亭。”晋灼曰:“音册。”师古曰:“音求索之索。”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京县城在郑州荥阳东南二十里。郑之京邑也。晋太康地理志云郑太叔段所居邑。荥阳县即大索城。杜预云成皋东有大索城,又有小索故城,在荥阳县北四里。”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又补充道:“京县,秦属三川郡,汉改曰河南郡。”并指出:“《括地志》所谓荥阳县即大索城,乃唐之荥阳县。”
具体位置可以看右边图片,京、索之间的大致位置就是荥阳南 。
历史影响
京索之战本身的规模在楚汉战争中并不甚大,但它在战略上却对楚汉战争的全局影响较深。可以说京、索之战标志着楚汉战争试探性序幕战的结束,战争进入双方凭实力艰苦角逐的对峙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