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 2024年5月3日 0

迁延之役

    迁延之役,始见于《左传·襄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而秦国是双方着力拉拢的对象。秦穆公意图争霸中原,却被晋国强势压制,因而秦国时常亲楚敌晋。迁延之役是晋国为报复栎之役中败给秦国而发起的伐秦战事。结果晋国不胜,秦国不败。该役,晋国六卿之栾氏的栾针战死,成为日后晋灭栾氏的导火索。

    迁延之役,起因是栎之役。

    晋楚相争,夹在双方中的郑国十分担忧,从晋还是从楚,左右为难。郑国上下都说,不管从哪个,都会被另外一个攻打;不过楚国比晋国弱,我国应该从晋国。子展说,先试试看,我们先与宋国交恶,而诸侯必定来讨伐我国。如果晋国能够比楚国来得快很多,那么我们就从晋。于是让边疆官吏犯宋。宋发兵伐郑,大获全胜。子展率郑师反击。而晋国会同诸侯伐郑。郑国顺势屈服,与晋国立下盟约,愿意归属晋国。楚国、秦国发兵救郑,郑又同楚盟约,并与楚国攻宋。晋国再次率诸侯伐郑。郑国顺势派人到楚国说,它要从晋,成为晋国附属。当时,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鲍先入晋地,晋国士鲂率兵抵抗,却轻视少秦师而没有很好地防备。武从辅氏渡河与鲍会师,伐晋师。在晋地栎,秦师大败晋师。时为晋悼公十一年。

    晋悼公十四年,接任三军统帅职位的荀偃率晋师,会同诸侯,发兵伐秦,以报栎之役战败之耻。

    晋师先行抵达战场,而诸侯军队到了泾河却不肯渡河。鲁、莒两国率先找来船只,渡过泾河。郑国、卫国见此,就劝诸侯同渡。诸侯渡过泾河,扎营备战。结果秦国在泾河上游下毒,诸侯盟军饮水中毒。

    郑国率先行动,而诸侯军队更从,抵达秦地棫林。而晋师统帅荀偃号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可是他治军未久而未能服众,下军帅栾黡不听号令,率兵返晋。而下军佐魏绛也响应。下军一走,附属下军的新三军也一同离开,于是晋师战意尽失,荀偃没办法,只好退兵。晋人把这叫做迁延之役。迁延,退却之意。

    本来战事会这么闹剧收场,问题是,栾黡的弟弟栾针不忿,他认为此战是为了报复秦国,以雪栎之败的耻辱,怎么能草草收场。于是他连同士鞅率兵攻打秦师,结果栾针战死沙场而士鞅逃了回去。回去后,栾黡诬陷士鞅唆使他弟弟栾针攻秦而死,放言要杀了士鞅,于是士鞅逃亡秦国避难。秦伯问他晋国六卿哪家先败亡。士鞅说是栾氏,因为栾氏虽然有栾武子积下阴德,惠及栾黡。可是栾黡为人暴虐,而他的儿子栾盈更是不如。晋人虽然感念栾武子的恩德,但是福不及三代,到了栾盈的时候,栾氏必亡。秦伯听了很舒服,就向晋国请求把士鞅送了回去。

    荀偃,姬姓,中行氏,名偃,字伯游。荀庚之子。因中行氏出自荀氏,多称之为荀偃。谥献,史称中行献子。荀偃曾与栾书一同弑杀晋厉公,立晋悼公。这成为他政治生涯的一个污点,正因此他一直被压制,不能统率三军。韩厥、荀罃、士匄等人先后成为中军帅,统帅三军。终于,到了荀罃、士鲂死后,晋悼公任命新的统帅时,士匄推荐了他。荀偃将中军,统率三军。然而,晋悼公似乎不能完全信任他,让“栾黡将下军,魏绛佐之”,并把新军全部划归下军。这样一来,荀偃的兵权不能及新旧三军。而且,魏绛是晋悼公最宠信的将军。

栾黡,姬姓,栾氏,名黡。栾书之子。谥桓,史称栾桓子。其父栾书虽然与荀偃拥立晋悼公有功,但弑杀晋厉公到底让栾书被赶下台。晋悼公起用栾书嫡长子栾黡也算是一种曲折的表示感激的意思吧。因此,在任命新的统帅时,栾黡被委任为下军帅,兼行统率新三军。可惜的是,栾黡没有好好珍惜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尊贵地位,反而骄泰奢侈,导致晋国上下普遍不满栾氏一族。结果,他死后,栾氏被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