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争霸战争是指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一、历史背景
吴国位于长江下游,农业、兵工、造船及手工业均极发达。寿梦称王时(公元前585年),吴已据有今江苏、浙江杭嘉湖平原及安徽江南地区,并拥有步兵及水军3万余人。晋楚争霸战争前期,吴为楚之盟国,企图借楚为助力北向中原发展,曾一度深入至沂水流域征服郯国(今山东郯城北)。当晋实行联吴制楚战略,派使臣申公巫臣前来通好时,吴王寿梦认为结晋对其扩张势力更为有利,遂与晋盟,向晋臣学习车战战法,组建战车部队,并不断攻楚,企图乘楚无暇全力东顾之机,夺取江淮,作为尔后北进中原的战略基地。楚在晋楚争霸战争前期,因左、右翼有秦及吴、越为盟,战略上居于外线作战地位,吴背楚联晋,既打破楚的战略优势,又危及楚之安全,故楚对吴竭力遏制及反击。周简王及周灵王中期前,吴仅在战略上配合晋军不断攻楚。楚亦以对晋作战为主,对吴采取守势作战,间亦反击,全力与吴争夺江淮地区。周灵王二十年(前552年),晋国内乱,大夫栾盈逃楚。楚于次年送栾盈去齐,用以与齐结好,破坏晋齐联盟。周灵王二十二年,齐配合栾盈攻晋。楚乘晋与齐作战,无力南顾之机,开始对吴采取攻势作战,同时在国内进行兵役、兵赋制度改革,扩大兵源,充实军备。
周灵王二十三年,楚以水军攻吴,无功而返。周灵王二十四年,楚军攻打叛楚之舒鸠时,与吴援军遭遇,以后退诱敌、全力合击战法大败吴军,遂灭舒鸠(参见楚灭舒鸠之战)。吴王诸樊又率军攻巢(今安徽安庆北),被楚守军射死,吴军败走(参见巢城之战)。为全力对吴,楚急欲摆脱与晋、吴两面作战之不利境地。晋因六卿专权,内争不已,亦急欲暂停对外战争,遂在宋大夫向戍倡议下,于二十六年在宋召开以楚、晋共为盟主,有秦、齐等十四个诸侯参加的弭兵之会。与晋楚争霸战争有关的各国,均应邀参加。但连年与楚作战之吴,却未被邀请。楚与晋媾和的主要目的在于腾出手来,全力对吴,以确保江淮及维持霸主地位,当然不会约吴,以免受盟约约束。晋因吴继续与楚作战,互相削弱,对巩固其霸主地位有利,亦不愿约吴。作为新兴军事强国的吴扩张欲甚强,正谋求夺取江淮作为争霸中原的第一步,更不肯参加。春秋争霸战争便由晋楚战争转化为吴楚争霸战争。楚为改变以往之被动局面,在解除了来自晋国的主要威胁后,除以主力投入对吴战争外,还借外力对吴作战。一是联秦攻吴。秦在与晋作战时,与楚联系密切,既有战略呼应,又有战役配合,但对于胜败均只有损耗而毫无利益可言的逾国越境对吴作战,则态度并不积极。二十五年,秦、楚联合攻吴,进至雩娄(今河南商城东),秦即以吴有备为借口撤军。二是联越攻吴。周景王八年(前537年)及周敬王二年(前518年),越两次出兵助楚,但并未开辟南方战场,使吴两面受敌,而仅仅是参加正面联军,这在战略上实际未起作用。三是利用弭兵之会与晋共为霸主的权利,召集中原各国联合攻吴。各国诸侯害怕楚国,联军又“政令不一,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所以除七年楚率陈、蔡等八国联军攻吴之役曾进入江南,攻克朱方(今江苏镇江)外,八年的鹊岸之战及敬王元年的鸡父之战均以失败而告终。尤以鸡父之役失败最惨(参见鸡父之战)。此战不仅使楚失去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战场主动权亦从此转入吴军手中;江淮地区大部要地均为吴军攻占。
周敬王五年(前515年),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吴王磕闾。其重用伍员、伍员整军经武,励精图治,使国力更为强大。阖闾的战略企图已不限于夺取江淮,而欲彻底击败楚国,以“兴霸成王”。阖闾即位第三年欲大举攻楚。孙武认为,吴、楚交战虽吴胜多败少,但在综合国力上楚仍居优势;吴兵力既无楚军数干乘之多,战斗力亦未达决战必胜之程度,且楚外围属国尚多,难以一举深入腹地,应俟力量对比及全局形势变化时,再进攻决战。伍员则根据楚王年幼、贵族不和、缺乏有力领导及楚都距东境较远等情况,提出先疲敌、误敌再行决战的方针,即将吴军分三部,轮流侵袭楚边境要地,楚援即退,援退再来,俟楚军疲惫而战斗力削弱后,伺机集中全力进攻。这一战略虽与晋悼公在复兴晋国霸业战争(参见晋悼公兴复霸业之战)中施行的“三驾”战法相似,但质有不同。晋目的在于疲楚,使之无力来争,中心思想是避免决战。故荀罃说“犹愈于战”。吴则是以疲敌为手段,目的是削弱敌人为决战服务。故伍员说“即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左传·昭公三十年》)。二者有消极与积极之别。周敬王九年(前511年),吴开始用伍员之谋,连续袭楚。为防止越与楚配合袭击其后方,吴于次年发兵南下击越,攻占檇李(今浙江嘉兴南),控制了越北进的主要通道。吴发动袭扰性进攻后,六年间楚“无岁不有吴师”。楚为扭转被动局面,曾出兵反攻,但又被吴军示伪所骗,误信吴水军尽在长江,对陆路戒备松弛,遭吴军突袭大败,巢邑(今安徽安庆北)亦为吴夺占。十四年(前506年),有周王大臣参加的中原十八国诸侯会于召陵,准备攻楚。因盟主晋国临时改变主张,未能实现。原楚属国蔡、唐自愿助吴攻楚。孙武等认为楚已完全孤立,实力亦大有削弱,遂与蔡、唐联合进攻,发动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决战,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击败楚军主力后,尾随追击,五战五胜,仅10天即进入楚都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参见柏举之战)。吴虽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但楚仍保有大量兵力及广阔土地。吴兼并楚之企图未得实现。十五年,秦援军与楚军联兵,连败吴军并击灭叛楚附吴的唐国。越乘吴国内空虚之机又侵入吴境,加以阖阊弟夫慨返吴自立为王,吴军被迫撤回。十六年,吴整顿后再度攻楚,败楚水军于淮水,败楚陆军于繁阳(今河南新蔡北)。楚恐吴军再次攻郢,将国都暂迁于鄀(今湖北宜城东南)。此后,相当长时期吴、楚未再发生战争。
吴楚战争,双方均有水军进行水上作战;陆地作战时,亦常有水军协同,与此前单一车战有所不同。吴军先疲敌,后决战的战略较晋单纯疲敌战略有所进步,这说明春秋后期的战争指导思想已较中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相关人物
周敬王,名姬匄(公元前?~前476年)。周景王第二子,周悼王弟。悼王病死后继位,在位44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0里处)。周敬王姬匄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姬匄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极参加争霸。公元前515年,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在从楚国逃亡来的贵族伍子胥(名员)的协助下,指使勇士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中,乘宴会上进食的机会,刺杀了公子光的堂弟、国君僚,夺取了王位。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成为吴王之后,采用伍子胥的计策,用几支军队轮番骚扰、攻掠楚国,使楚军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公元前506年,阖闾又以伍子胥为谋主,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攻楚,五战五捷,攻入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楚昭王逃亡在外。楚国大臣申包胥见国破君逃,赶往秦国乞求救兵。秦哀公犹豫不决,申包胥便在宫门外哀哭了七天七夜,水米不入,从而感动了秦哀公,下令发兵。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加上吴国发生了内讧,才打败了吴军。楚昭王回到郢,怕吴军再来,就迁都到若(今湖北省宜城东南)。这场大战,长达10个多月,史称“吴楚郢都之战”。
公元前496年,阖闾乘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国君允常死,子勾践初立之机,不听伍子胥的劝阻,出兵攻越,勾践带兵北上迎战,两军会战于携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吴军阵容严整,勾践组织敢死队两次冲锋都失利,又强令三队死囚将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朝着吴军高喊:“两军对阵,我们违犯了军令,不配为军人,该死罪,现在甘愿以死赎罪。”喊罢,一个个自刎,仆地而亡。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惊了吴军,松懈了他们的斗志。越军乘机擂动战鼓猛扑过去,使吴军大败,阖闾也被越将灵姑砍去了一个大脚趾,死于回师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发誓要报此杀父之仇。这场大战,史称“吴越携李之战”。两年后(公元前494年),夫差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倾全国之兵攻越。越王勾践不听谋士范蠡和文种的劝阻,贸然出兵会战,在夫椒(今江苏省太湖椒山)之战中,被吴军击败。勾践率领主力部队5000人退守都城会稽,被吴军包围。越王勾践这才听从文种的建议,以卑词重礼求降。伍子胥力谏夫差杀勾践,灭越国,以免后患;伯嚭因为收受了越国的贿赂,竭力劝说夫差受降。夫差听从了伯嚭的建议。
越国投降后,勾践和夫人及臣吏300人被押往吴国。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他俩居于囚室,秽衣恶食,受尽屈辱。经过整整3年,历尽艰险,又仗着伯嚭阻止了伍子胥除掉他俩的主张,终于被赦免回国。从此,勾践君臣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计划,一方面不断地将西施、郑旦等美女和财物贡奉夫差,以结欢心,并且借此助长夫差的骄奢淫逸;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繁息人户,整饬内政,招集贤才,加强军备,暗中养精蓄锐。为了激励自己,勾践特意给自己安排了艰苦的生活环境,睡的是草堆,吃的是粗茶淡饭,还在门口挂一只苦胆,出入时都要舔尝一下,以使自己牢记往日的耻辱和复国的志向,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卧薪尝胆”。越国逐渐恢复、强盛起来。伍子胥眼见夫差放虎归山,养虎为患,再次劝谏夫差攻灭越国,杀死勾践。夫差不听,加上伯嚭的谗言,夫差赐剑伍子胥命他自刎。果然,两年后即公元前482年,勾践乘夫差北上到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与晋、鲁会盟之机,统帅50000大军直捣吴国,经过3天激战,攻克姑苏,活捉吴太子友。夫差闻讯回师,与勾践媾和。4年后,勾践再次伐吴,三战三捷,第二次攻入姑苏。公元前473年冬,越军第三次攻入姑苏,夫差被围于姑苏山上(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只得派人向勾践乞降为臣。在范蠡的劝阻下,勾践没有应允。夫差羞愧难言而自杀。 姬匄在位时的公元前478年,卫国工匠们(手工业奴隶》因为受不了卫庄公的虐待,发生了暴动,包围了王宫。卫庄公求饶不成,只得带着太子疾和公子青从宫墙北面跳墙逃命,把腿也摔断了。这时卫都城附近受过卫庄公残害的“戎州人”也赶来,先杀死了太子疾和公子青。卫庄公逃入戎州己氏家中,哀求说:“救我一命吧,我把玉璧送给你。”己氏的妻子曾经无辜地被卫庄公剪光一头美发拿去给卫庄公夫人做了假发,这时便怒斥说:“我杀了你,那块玉还是我的!”就杀死了卫庄公。这次工匠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卫国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把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
姬匄在位期间,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度过了他忙碌的中年和晚年。孔子名丘,鲁国陬(名邹)邑(今山东省曲阜县东南)。他提出了一套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的政治主张和理论根据。他的保守思想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孔子兴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相传他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春秋》,为保存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六年后,他在晋兵帮助下,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
公元前476年,姬匄病死,死后的庙号为敬王。
三、历史意义
楚国与吴国的交战暂时以楚国收复郢都的胜利而告终。楚国已经从濒于危亡的大难中复苏,国力渐充,威名益著,但不像霸主那样气焰灼人,在国内使民众得到了安宁,在国外树立了一个并不招惹反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