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 2025年10月7日 0

卢绾

卢绾(前247年或前256年-前193年), 沛县丰邑中阳里(今属江苏丰县)人。 西汉 开国功臣。
卢绾出身平民,交好亭长刘邦。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随刘邦起兵于沛,转战各地。汉元年(前206年)四月,出任侍中。随刘邦东击项羽,出任太尉,册封长安侯。汉三年(前204年)八月,带领刘贾渡河深入梁地,资助彭越,大肆破坏楚军后方,迫使项羽东归而击。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率兵击破项羽之余党。随刘邦讨伐燕王臧荼叛乱。受封燕王。面对刘邦屡诛异姓诸侯王,心有疑惧。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勾结代相陈豨,企图割据自保。阴谋败露后,在汉军攻击下,退至长城,准备待刘邦病愈后,回朝谢罪。得知刘邦去世后,卢绾归国无望,投降于匈奴,册封东胡卢王,时常受人欺凌,病卒于北方。

人物生平
追随刘邦
卢绾,泗水郡丰邑(今徐州市丰县)中阳里人。 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既是同乡关系又很好,到了生孩子时,卢绾与刘邦恰巧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出生的时候乡民拿来羊酒祝贺两家。 卢绾和刘邦两人长大后,一起读书,又相敬爱。刘邦在平民时期,曾因为吃官司而躲躲藏藏,卢绾常常追随。
后来刘邦起兵于沛县,卢绾以门客的身份相随。刘邦被封为汉王而入汉中,卢绾被任命为将军,并常常担任侍中。 在楚汉战争中,卢绾官至太尉,封长安侯。
极尽恩宠
由于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可以随意出入刘邦的卧室。他的衣被、饮食、赏赐,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虽然萧何、曹参等能够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守而得到刘邦的礼遇,但若论到亲密的关系和被宠信的程度,都无法比得上卢绾。到了刘邦称帝后,卢绾甚至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与刘邦的弟弟刘交一样受到极度信任,传递各种隐秘的旨意。
受封为王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冬天,刘邦派卢绾作为别将,与刘贾、靳歙攻打叛汉的临江王共尉,大军包围江陵数月,共尉和临江国的柱国、大司马等八人开城投降,共尉被押往雒阳处决。 七月,燕王臧荼谋反,卢绾随同刘邦率军征讨。九月,击灭臧荼。
刘邦平定天下后,诸侯不是刘氏而封王的有七人,刘邦早有封卢绾为王的想法,又担心群臣不服气,等到燕王臧荼被平定后,刘邦就趁机提议在群臣中选拔有功之人担任燕王,群臣知道刘邦的想法,于是一起上奏说:“太尉长安侯卢绾,常常从征平定天下,功劳最多,可以封燕王”,刘邦于是下诏批准。 同年后九月, 卢绾被封为燕王,是诸侯王中最受宠信的。
私联陈豨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秋天,陈豨在代地叛变。刘邦亲率大军至邯郸,自南面进讨陈豨。燕王卢绾亦率兵自东北攻打陈豨。
陈豨派遣王黄求救于匈奴,而卢绾也派他的臣僚张胜出使匈奴,称陈豨已经战败,让匈奴不要发兵。臧荼的儿子臧衍恰好逃亡在匈奴,对张胜说:“您之所以在燕得到重用,是因为您通晓匈奴的事务。而燕所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其他诸侯屡屡造反,天下征战不休。现在您为了燕,想要迅速消灭陈豨。但陈豨被消灭以后,下一个就该轮到燕,您和您的主上马上也要灭亡了。您为何不让燕暂且放过陈豨,并且和匈奴联合呢?如果局势和缓,燕就能够长存;即使朝廷逼迫侵削,燕也算有了安全的保障。” 张胜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他暗中劝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
卢绾怀疑张胜勾结匈奴谋反,于是上书刘邦,请求族灭张胜。
张胜从匈奴返回,详细向卢绾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理由。卢绾醒悟,于是对刘邦假称是他人谋反,为张胜的家属开脱,使得张胜能够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间的线人。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让他在外部带兵形成与燕地连年冲突的形势,好让各自相安。
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 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去。 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他对他宠信的臣下说:“现在不是刘姓而称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都出自吕后的计谋。现在皇上生病,政事都由吕后来决断,吕后专门想要找借口诛杀异姓诸侯王和大功臣。”于是称病不往。他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来。但这段话终究被泄露到审食其耳中。审食其回来后,详细向刘邦做了禀报,刘邦更加生气。
刘邦又从匈奴投降的人那里,听到了张胜在匈奴为燕使者的消息,于是说道:“卢绾果然造反了。”
逃亡匈奴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二月,刘邦以樊哙为将军,率军击燕。 后又改以周勃代之。
刘邦下诏说:“燕王绾和我是老交情,我关爱他就像关爱我自己的孩子,听人说他和陈豨私下谋反,我以为不会有,所以派人去迎接他,但卢绾称病不来,谋反的态度就很明显了。燕国的官员和民众并没有罪,赏赐官员六百石以上的爵位各一级。和卢绾一起的,叛离然后回归的人,也赦免他们,加爵一级。”
卢绾知道刘邦还是顾念旧情,于是他带着家属、宫人、亲信等数千人马,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 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只能带领部众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此后卢绾被蛮夷侵占抢掠,常常想着回归汉家,寄居北方一年多以后,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死于胡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