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项羽被打败后,高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齐王的军权。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
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项王部下逃亡的将领钟离眛,家住伊庐,一向与韩信友好。项王死后,他逃出来归附韩信。汉王怨恨锺离昧,听说他在楚国,诏令楚国逮捕锺离昧。韩信初到楚国,巡行所属县邑,进进出出都带着武装卫队。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高帝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泽,派使臣通告各诸侯到陈县聚会,说:“我要巡视云梦泽。”其实是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高祖将要到楚国时,韩信曾想发兵反叛,又认为自己没有罪,想朝见高祖,又怕被擒。有人对韩信说:“杀了钟离眛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韩信去见钟离眛商量。钟离眛说:“汉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你想逮捕我取悦汉王,我今天死,你也会紧跟着死的。”于是骂韩信说:“你不是个忠厚的人!”终于刎颈身死。韩信拿着他的人头,到陈县朝拜高帝。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押在随行的车上。韩信说:“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猎狗就遭到烹杀;高翔的飞禽光了,优良的弓箭收藏起来;敌国破灭,谋臣死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皇上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就给韩信带上了刑具。到了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招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中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高祖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高祖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皇上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皇上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皇上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
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当这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高祖说:“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从《孙子算经》到秦九韶《数书九章》对一次同余式问题的研究成果,在19世纪中期开始受到西方数学界的重视。1852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向欧洲介绍了 《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和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1876年,德国人马蒂生指出,中国的这一解法与西方19世纪高斯《算术探究》中关于一次同余式 组的解法完全一致。从此,中国古代数学的这一创造逐渐受到世界学者的瞩目,并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正式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在中国数学史上,广泛流传着一个“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的建立了卓绝的功劳。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也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 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
这个故事中所说的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就是现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它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最早提出并记叙这个数学问题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目。这道“物不知数”的题目是这样的:
“今有一些物不知其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地去数它,则最后也剩二个。问:这些物一共有多少?”
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就是:求这样一个数,使它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孙子算经》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和答案,用算式表示即为:
用现代的数学术语来说,这幅“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孙子算经》实际上是给出了这类一次同余式组的一般解:
其中70、21、15和105这四个数是关键,所以后来的数学家把这种解法编成了如下的一首诗歌以便于记诵:
“三人同行七十(70)稀,
五树梅花二一(21)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15),
除百零五(105)便得知。”
《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虽然开创了一次同余式研究的先河,但由于题目比较简单,甚至用试猜的方法也能求得,所以尚没有上升到一套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的高度。真正从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秦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中提出了一个数学方法“大衍求一术”,系统地论述了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秦九韶为什么要把他的这一套计算程序和基本原理称为“大衍求一术”呢?这是因为其计算程序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一”。所谓“求一”,通俗他说,就是求“一个数的多少倍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为一”。那么为什么要“求一”呢?我们可以从“物不知数”题的几个关键数字70、21、15中找到如下的规律:
其中70是5和7的倍数,但被3除余1;21是3和7的倍数,但被5除余1;15是3和5的倍数,但被7除余1,任何一个一次同余式组,只要根据这个规律 求出那几个关键数字,那么这个一次同余式组就不难解出了。为此,秦九韶提出了乘率、定数、衍母、衍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并详细叙述了“大衍求一术”的完整过程。直到此时,由《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题开创的一次同余式问题,才真正得到了一个普遍的解法,才真正上升到了“中国剩余定理”的高度。
钟离眛(?—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出生于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楚汉相争时,钟离眛为楚王项羽大将,素与韩信交情不错。
陈平将钟离眛视为项羽的“忠骨之臣”之一,但在陈平施展反间计后,钟离眛陷入猜疑。他曾坚守荥阳,在楚汉之争中与汉军多位将领交手,令刘邦对他恨之入骨。尽管钟离眛在多次与刘邦正面交锋中给刘邦造成了沉重打击,但最终仍遭项羽怀疑。项羽败亡后,钟离眛在垓下之战中离开楚军,投奔韩信。然而,在刘邦下令搜捕项羽残党时,韩信为自保打算交出钟离眛,最后钟离眛被逼自刎。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他有一次正面出场的机会,司马迁并没有给出直接的评价,但称他是一个“事君能致其身,事友能尽其信”的人。
人物生平
遭项羽怀疑
在汉王三年四月(公元前204年5月17日至6月15日期间),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地区对峙。项羽乘胜追击,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在荥阳城,他试图割地求和,但项羽不同意。此时,陈平向刘邦献上一计,他说:“楚军内部存在不稳定因素,项羽身边的忠诚臣子如亚父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等,仅有寥寥数人。若大王能筹集数万斤黄金,用反间计挑拨项羽与这些臣子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彼此猜忌,项羽本就有疑心病,又喜听谗言,他们内部必将自相残杀。届时我们趁机出兵,定能击败楚军。”刘邦觉得言之有理,便取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任由他运用,不问其开支。
陈平利用这些黄金在楚军中进行挑拨离间活动,他散播谣言,称钟离眛等战将功劳赫赫,却未能得到封王赏赐,因此欲与刘邦联手,消灭项羽,瓜分楚地,各自称王。项羽得知后对钟离眛等人产生了怀疑。
陈平用刘邦给的四万斤黄金,成功离间了项羽集团
汉王四年十月(公元前204年11月11日至12月10日),西楚大司马曹咎未听从项羽的告诫,被汉军诱骗出城,在汜水遭遇惨败,曹咎等人最终自刎。项羽在睢阳[suī yáng]得知曹咎战败的消息后,便率军回撤。此时,汉军正在荥阳东面围钟离眛,楚军到来后,汉军因恐惧而纷纷逃往险要地带。
自刎身亡
钟离眜与韩信关系一向融洽。项羽败亡后,钟离眛投奔韩信。然而,刘邦对钟离眛怀恨在心,得知其在楚国境内,便下令楚王韩信逮捕他。韩信刚到楚国,巡视所属县乡邑时都带着军队。
公元前201年,汉高帝六年,有人举报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采纳陈平的计策,假称出巡,其实准备袭击韩信。韩信不知情,刘邦即将抵达楚国时,他犹豫是否反叛。有人建议:“你若杀死钟离眜,献给刘邦,他必喜而忘忧。”
刘邦将要到楚国时,韩信曾想发兵反叛,又认为自己没有罪,想见刘邦,又怕被擒。有人对韩信说:“杀了钟离昧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韩信去见钟离昧商量。钟离昧说“:汉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的这儿,您想逮捕我取悦汉王,我今天死,你也会紧跟着死的。”于是骂韩信说“:你不是个忠厚的人!”终于刎颈而死。
韩信拿着他的人头,到了陈县朝拜高帝。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押在随行的车上。韩信说“: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猎狗就遭到烹杀;高翔的飞禽光了,优良的弓箭收藏起来;敌国破灭,谋臣死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皇上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就给韩信带上刑具。到了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为淮阴侯。
人物评价
刘邦谋臣陈平说:“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钟离眛正是中陈平反间计而死,可见其刚正忠直。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钟离眛颇有赞赏,称他是一个“事君能致其身,事友能尽其信”的人。
根据《新唐书》记载,钟离眛有二子,长子钟离发,二子钟离接,居颍川长社。后来钟离接改为钟姓,名钟接。
后汉的钟离意、东吴的钟离牧因为出身是会稽郡山阴,很有可能是钟离眛的子孙。
而根据钟氏系谱的记载,后汉的钟皓、钟迪,三国曹魏的钟繇[zhōng yáo]、钟会,都是颍川长社出身,应该是其后代。
研究书目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分别由由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北宋司马光所著,在项羽与刘邦部分有提到。比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秦楚之际月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高帝纪上》《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陈胜项籍传》等章节。
忠心抵不上流言
晏建怀所著,发布于《杂文月刊》 2019 年第 9 期。
汉王刘邦在“鸿门宴”上因项羽的一时糊涂而被纵虎归山之后,亚父范增曾给过项羽一句评价:“竖子不足与谋。”而初步结果,就有了后来的楚汉相争。汉王三年(前204年),楚汉对峙于荥阳。当时的情况其实是对刘邦极为不利的。一方面,钟离眛领兵夺取了敖仓粮道,使坚守于荥阳的汉军供给不济,将士恐慌;另一方面,项羽率大军“急围荥阳”,其势如瓮中捉鳖。
刘邦荥阳解围中的两件事。
楚汉之争中,刘项之间的荥阳之战及刘邦脱险是其中著名的事件。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内,楚军大将钟离眛带领士兵日夜不停地攻城。汉军由于长时间被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渐渐陷入了困境。陈平向刘邦献计说:”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